中科国庆助力白癜风康复继苹果表之后 可穿戴技术的装逼之路可行吗?
OFweek可穿戴设备讯 去年圣诞节前夕,Intel发布旗下首款智能手环MICA。与传统的科技产品不同,MICA走了一条时尚路线,因此已经发布便引发业界的一片质疑。最近,国外某科技博客爆料了一篇题为《看英特尔副总裁如何玩转工程师和设计师》文章,回顾了MICA立足与科技和时尚交叉路口的艰辛历程。 时隔MICA开卖已有半年之久,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出现是暗示着英特尔马上会有什么新动作,还是MICA因销量不尽如人意而需要赚取新的眼球?不论如何,从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MICA在诞生过程中至少遇到过以下两个问题,这或许能给可穿戴设备今后的发展道路带来一点思考。
问题一:定位 对于一款新产品来说,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当然是定位问题。Intel新设备集团的业务发展和战略部副总裁Ayse Ildeni曾公开表示,Intel的可穿戴设备是以人为导向、以情感为连接的。于是在MICA的设计过程中,一直秉承着时尚先于技术的原则。但是即便如此,这个过程也并非那么顺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科技界和时尚界之间的鸿沟导致工程师和设计师之间的相互理解存在很大困难。 抛开具体的困难不说,Intel的这一原则是否合理呢? 首先,从细节上看,Intel这样做出这样的决策并非空穴来风。一方面,针对定位人群的市场调查显示,这些潜在客户(主要是女性消费者)并不希望被别人看出自己佩戴在手腕上的东西是一款科技设备。另一方面,Apple Watch一时尚开始便亮出了时尚的牌,传统奢侈品厂商陆续推出智能化产品,Google Glass因外观问题受到诟病,所以轻奢路线并不被可穿戴设备排斥在外。况且,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配饰通常是功能性和装饰性并重的。 另外,有业内人士指出,时尚产品的受众也是科技产品的追随者,虽然尚未完全弥合,但是通过观察显示,奢侈品顾客往往对科技趋势也十分关心。从另一个角度看,奢侈品和顶尖科技新品至少在价格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贵 。所以这二者面向的应该以高端消费人群为主,而该人群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 不差钱 。这一点可以从价值12万元的限定版苹果表一天内就在中国售罄窥得一斑。 因此兼具科技和时尚的设备也许会在这些人中较好的反响。 问题二:可行性 定位问题解决以后,可行性问题的探讨便随之而来。具体而言,便是如何在外观的基础上实现设备的功能。在前文提及的原则的限制下,功能实现便得到了制约。所以,在MICA的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功能删减的问题。目前,这款设备具备简单的接收提醒和通知信息的功能,并支持通过3G络的双向无线数据通信。对于同类产品而言显然略显单薄,因此外界评测一直不乏对MICA技术的支持。 为了外观而委屈功能,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