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染杏林芳华锦记兰州普瑞眼视光医院业 [复制链接]

1#

她厚德如玉,医术精湛;她白衣为甲,笑容明善;她因一部电影走上了从医路,成为一名出色的眼科医生。

她就是省内知名眼科专家、医院业务院长王海燕。

守医者初心努力成为追光者

年7月大学毕业后,王海燕被医院,开启了她的眼科医生生涯。当时,白内障是眼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且严重损害视力的疾病之一。年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王海燕院长开始学习白内障显微手术,凭借扎实的医学功底和娴熟的临床技能,迅速成为科室骨干。

当时的白内障手术还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长达10-12毫米。在一次公益行动中,王海燕院长接触到日本眼科医生百赖浩实施的“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便萌生了学习这一技术的想法。年,她只身前往到河南医科大,自费学习了“白内障小切口”技术,并带领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眼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年,王海燕又到广州中山眼科进修,学习当时先进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年,医院引进了第一台超乳仪,医院第一位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医生,她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为数万白内障患者延续光明。同时作为学科带头人,紧跟医学步伐,促进白内障诊疗技术的全面提升。

从医以来,王海燕不仅精勤医术,更是潜心公益。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进防盲治盲工作,医院的骨干力量,她多次被省残联选中随“蓝天行动”“光明行动”“彭年光明行动”医疗队,赴青海、甘南、临夏等偏远地区,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年,由于在“蓝天行动”中成绩突出,受到甘肃省政府残工委和香港逸挥教育基金会的表彰。

她说,那时每年都会跟着医疗队,到偏僻落后的乡村为村民和牧民做手术,最远到达东北的吉林和延边。作为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医生,不喊累、不掉队,仅在会宁的一次公益行中,她一次就做了一百多例手术。

至今还记得,她亲手帮一位80岁的老爷子拨开云翳后,老人家看着老伴一脸疑惑:“老婆子,你咋头发都白了,以前可是乌黑乌黑的长辫子呀”。言未讫,作为主刀医生的她流下了眼泪,她说我们来得太晚了,让老乡们在黑暗中等得太久了。

回首这段经历,王海燕说,其实参加公益,受益的不只是老乡们,还有自己,每一次公益行,对她来说都是一次锻炼和洗礼,历练了坚韧的品格,坚定了从医的决心,对医生的职责和担当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眼屈光手术刀尖上的芭蕾舞

医学至精至微之事,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年,准分子激光中心面临发展瓶颈,王海燕因为技术过硬被调至准分子激光中心,实施眼屈光手术,她称其为“刀尖上的芭蕾”。

年,王海燕实施全省第一台FS+EX飞秒激光手术。

而她作为“刀尖上的舞者”,毫厘之间显身手、细微之处见匠心,为爱美的女孩恢复裸眼清晰视力,帮参军入伍的青年圆梦军营,助专业受限的学子顺利通关,用指尖点亮无数近视者的睛彩视界。

近视手术是正常眼手术,王海燕解析,手术的目的,是摘掉眼镜,也能看得清看得远。手术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解决近视者当下的视力问题,更是为了满足近视者对术后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对医生的要求极高,容不得一丝闪失。虽然近视手术日趋成熟,但是只要是手术就会有风险,如何控制风险,给近视者提供安全、稳定、优质的视觉质量,才是一名医生真正的修炼。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视矫正技术从早期的PRK、LASIK、EK发展到现在的半飞秒、Smile全飞秒、ICL晶体植入术,同时推动近视者的需求也不断升级,从过去的摘掉眼镜到现在的看得清晰、舒适、持久、美丽,她作为甘肃省最早开展准分子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专家之一,参与并见证了屈光矫正手术的更新换代,也推动了我省屈光医疗技术的发展。

一路走来,王海燕致力于眼屈光手术,全面评估患者眼部条件,严把手术安全关,为数万名近视者成功摘镜。她说,医生不同于其他职业,从事的工作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也是常人无法体会和理解的,她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对每一次手术力求“完美”。医者不易,唯有潜心钻研,方能不负所托、不负热爱,亦不留遗憾。

怀揣同理心做有温度的医者

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谈及经历,王海燕说,医生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对来说,她的职业生涯很幸运。年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年晋升副主任医师、4年被评为副教授、8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当时的眼科还是综合眼科,亚专业没有现在分得这么细,因此一名好的眼科医生不会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除了白内障、屈光(近视)手术,王海燕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眼表疾病、眼眶疾病、综合眼病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

医者仁德,厚德精医,止于至善。王海燕认为,医生不仅要在短时间内做出睿智的判断和果断的处理,也要懂得怎样和患者沟通。她特别喜欢一位西方学者说过的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抛开技术,这才是医生最有价值的存在和使命。她说,病人眼睛看不见,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深奥的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患者可以听得懂的话,去帮助并宽慰他。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我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想,让他们得到温暖与慰藉,还有尊重,不论身份、地位,尊重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

担医者使命一路繁花一路爱

作为甘肃省知名眼科专家,王海燕是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全国委员、甘肃眼科医师协会副会长、甘肃省医学会眼科学会屈光学组组长、甘肃激光医学会副主委、甘肃中西医结合医学会眼科专业副主委、甘肃省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组成员、宣讲团成员,享受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及陇原人才待遇。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是王海燕从医之路的侧写。30年来,她常常铆足了劲往前走,当停下脚步回头看时,曾在她的医学书上涂鸦,7岁就会焖米饭的孩子已成长为阳光少年,方才意识到,这么多年来缺席了儿子的成长。当孩子和家人有需要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手术台上的病人更需要,而如她所言,这些经历也是所有女医生的真实写照。

工作中,她是至善纯良的医者;生活中,她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忙碌的工作之余,她喜欢静坐下来饮茶,擅长烹饪各种美食,同时又在各类书籍中浸润自己。她知性美丽、务实笃行,从青涩女孩到闻名全省的“光明使者”,她在医学这片沃土上历练出自己独有的医者气度,绽放一路繁花。

春染杏林芳华锦、步踏繁花溯光来。年3月,王海燕加盟普瑞眼科,担任医院业务院长。之所以选择普瑞眼科,王海燕表示,医院,希望在这个平台重新起航,为更多的眼病患者提供诊治服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