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指数自8月初创出历史新高以来,进入了持续4个月的调整,近期,受到带量采购巨幅降价和国外疫苗利好等因素的影响,整体行业更是急剧下跌,连龙头股都抗不住了。
而拉长时间周期来看,虽然目前经过调整医药估值还是处于近两年的高位,但医药行业是A股少有的台阶式上涨的长牛行业,全球来看,也是长期稳定增长比较确定的行业。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心仪的标的什么时候调整到位,到什么价位可以上车?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信达证券医药行业年度策略报告里的主要观点。
一、医药行业的五个新特点
1.患者需求方面
从中国与全球及美国的前十大死因看出,国内外的疾病谱趋于相同;而用药结构还有很大差异,发达国家肿瘤、自身免疫、免疫疾病、HIV、多发性硬化症等用药排名靠前,而国内中成药、抗感染、消化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心血管系统等用药排名靠前。
2.监管政策方面
新药审批加快,近年中国与美国的创新药获批数量已经相当,创新药国内外上市滞后平均时间大幅缩短;从18年开始,创新药更快纳入医保谈判;创新药水平全球化。
3.资本市场方面
A股中外资与主动型基金持仓规模逐渐接近,医药行业外资持股比例也持续上升,促使投资风格逐步转变。
4.企业发展方面
港交所从18年4月开始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累计有23家生物医药类企业上市;19年开板的科创板注册制,累计有6家医药公司科创板上市。这些早期医药公司的快速上市,使得一、二级市场界限逐渐模糊,企业发展节奏显著改变。
5.医生学习曲线方面
医生学习曲线爬升速度显著加快。
二、政策由外部冲击变为内生假设。
年内对投资影响较大的医药政策包括:第三批药品国家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创新药医保谈判)、耗材跨省联盟带量采购以及冠脉支架全国带量采购等;但是随着相关政策规则发明确,市场预期逐渐平稳,相关政策对于二级市场投资的影响趋弱,部分政策已由市场外部冲击演变为估值内生假设。
三、部分细分领域龙头领先优势愈发明显。
1.骨科植入耗材
高研发成本和学术推广成本形成准入壁垒,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国产产品品质提升与学术推广提升医生学习曲线双轮驱动,各细分领域国产增速比进口高10%以上,进口替代加速进行;国内骨科耗材市场渗透率仍比较低,国内脊柱渗透率跟美国渗透率相差3倍,关节渗透率跟美国相差8倍。
2.连锁药店
药店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单体药店竞争力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年连锁化率达55%;药店龙头加速扩张,门店数量大幅增长,年五家大连锁药店(益丰、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国大药房)门店数占全国总数的5.4%,未来仍有很大的扩张空间。
3.体外诊断(IVD)
体外诊断是全球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领域,中国IVD市场处在快速成长期:近五年复合增速为18.64%。未来,市场有以下驱动力:进口替代(国产技术赶超、成本优势、渠道优势)、增量扩容(分级诊疗、扶持创新、审批加速、医疗消费升级)、集采影响可控(IVD分类复杂、服务定价)。细分领域中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及POCT保持快速增长。
4.CXO
新药申请数量上升,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国内创新药申请数量大幅增加推动CRO/CDMO国内市场迅速增长,国内业务增长迅猛,绝大部分营收增长超20%;企业在手订单丰富(同比超30%),业绩确定性强。
5.血液制品
终端需求持续旺盛,年均同比约15%,我国与欧美用量还有很大差距。疫情催化批签发加快,各产品Q1增速高速增长。受疫情影响,国内外桨站停产可能导致加剧后续供应紧张。需求增加合并供应紧张,新冠疫情有望催化行业景气度回升。
6.高端化学制剂
工信部对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推进行业重组整合,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出口增长。一致性评价稳步推进,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有望加速,申报较早、企业较多的品种有望率先通过。
四、投资逻辑:聚焦三条投资主线
胜者为王,平衡收益:寻找行业格局清晰、远景空间广阔的公司差异为先,潜在惊喜:挖掘在细分领域上有望建立优势的标的估值打底,静待催化:发现经营稳健但因各种原因被低估的公司1.爱尔眼科
惟精惟一深耕眼科,内培外引高速增长。Q3营收同比+47.55%,利润同比+62.34%,业绩显著超预期。门诊量和手术量逐年攀升,年分别是年的8.3倍和6.8倍。并购重组顺利完成,全球网络持续拓展。目前爱尔眼科集团在中国内地、欧洲、东南亚拥有3家上市公司,医院及中心数量达余家。
分级连锁、同城网络、内外协同共筑全球战略格局。爱尔眼科根据不同地区医疗需求,通过建立“中心城市-省会-地级市-县”分级连锁模式,一方面打造中心及省会城市的眼科医疗高地,另一方面深度下沉到服务需求基数更大的地县,提高覆盖面和渗透率。公医院为主体,在同城建立分院,在各区设立门诊部,在社区乡镇设立爱眼e站的同城网络,构建多层次和多业态的诊疗毛细血管。爱尔眼科从年开始先后收购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WANG眼科中心、欧洲ClnicaBaviera.S.A、新加坡ISEC等领先的海外眼科机构,成为覆盖亚美欧三大洲的全球最大连锁眼科医疗集团。通过整合国内及世界的科研、人才、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世界级的眼科生态圈,推动全球化临床学术科研工作,“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2.国际医学
医院集团,医院。公司正在运营医院、医院、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医院于年9月25日开诊,医院(最大规划床位张),正处于业务快速发展期。医院二期等多院区开诊在即,年床位数有望过万张。
医院经营爬升迅猛,在门急诊总量、病床使用率、临床手术总量上屡创新高。大专科小综合,重磅专家云集,医院已引进余名人才,硕士以上占50.5%,博士、硕士导师55人;曾任或现任省级以上学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的69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1人,长江学者2人。医疗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领先。综合打造西北医学高地。
3.一心堂
公司作为西南连锁药店龙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8%;业绩增长提速。截止年9月底,公司共拥有直营连锁门店家,较年底净增加门店家,全年门店拓展有望超预期。管理层换届后推出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指标为以年净利润为基数,-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40%、65%。股权激励充分激发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的积极性,内部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公司O2O业务增长快速,积极推动电商发展,单三季度,电商业务销售规模达到万元,同比提升.33%,环比提升47.94%;特慢病药房快速发展,发展空间广阔,截至年6月底,公司开通各类慢病医保支付门店家;配方颗粒研发有序推进,中药产业链长期发展可期,目前公司已初步完成建立中药种植、初加工、精加工、批发、医疗机构供应、零售销售业务等完整的产业链。
4.药明康德
公司作为医药外包领域龙头,年Q1-3业绩亮眼,强者恒强。公司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前三季度通过新药研发申请一体化平台Wind签约78个服务项目,贯彻整个新药服务链并通过eCTD(电子申报)的方式为众多国内外合作伙伴成功进行IND申报,获得FDA的许可,进入临床研究。国际化平台赋能全球医药行业,“长尾客户”拓展顺利。前三季度全球“长尾客户”和中国客户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28.4%。同时,海外疫情下Top20药企订单显著增加,前三季度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25.1%。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30.9%,增速稳定;其中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3.38亿元,同比增长38.9%,增长迅速。CDMO项目数量持续增加,首个制剂放量在即。临床CRO订单增长迅速,环比持续改善。
5.安图生物
公司是国产化学发光产业龙头。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7%,实现高增长。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在国产企业中领先。年前三季度,公司发光仪已累计装机约台,其中单三季度装机约台,高装机量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支撑。
随着医改的进行以及分级诊疗的推进,医疗需求大量增加,流水线潜在需求强烈。国内流水线铺设量年为多条,年达到多条,复合增长率达到16.6%。截至目前,整个行业流水线基本由外资占领,国产流水线自然增长及替代空间大。安图生物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医学实验室磁悬浮全自动流水线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年微生物检测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29.34%。年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Autofms取得注册证并上市,配套了高精度的微升级点样仪。同时,年完成4种株以上的微生物蛋白指纹图谱云数据库构建。年是公司微生物质谱上市的第一年,成功实现装机20多台,年装机52台(包括30台合作销售),预计微生物质谱仪实装机继续增长。
6.华兰生物
华兰生物业务主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品、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三类。血液制品业务为主要业务,疫苗业务占比逐年增加。血液制品和疫苗均为优质赛道,龙头企业享受红利。作为血液制品龙头企业,血浆综合利用率高,采浆增长潜力大。
四价流感疫苗迎来放量黄金期。流感和新冠的双重防控压力,使得流感疫苗的需求增加,华兰生物四价流感疫苗迎来黄金期,预计四价流感疫苗年生产销售约1万支,实现翻倍式增长,增厚公司业绩。此外,华兰疫苗拟分拆至创业板上市,提升企业融资效率,为疫苗后续研发生产提供支撑。长期来看,中国流感疫苗渗透率较低,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大。
7.康泰生物
公司产品布局丰富,23价肺炎疫苗表现亮眼。公司疫苗产品种类丰富,产品涵盖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已上市的5种疫苗可以用于预防乙肝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年H1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实现销售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30.66%,23价肺炎疫苗于年8月14日获得首次批签发,年H1实现销售收.84万元。
主要产品批签发量充足。公司年Q1-3四联苗合计规格批签发约.5万支,与年全年基本持平;23价肺炎疫苗前三季度批签发量.7万剂,同比大增%;Hib疫苗前三季度批签发约.9万支,同比下降5%。
研发投入稳步提升,后续在研项目稳步推进。公司年Q1-3研发支出1.43亿元,同比增长13%,高研发投入下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等多个项目稳步推进。年前三季度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被纳入优先审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获得药品注册批件,乙肝疫苗完成生产场地变更并获得补充申请批件,Hib疫苗Ⅳ期临床研究符合药品注册的要求并获得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年10月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进入Ⅲ期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