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度京东入局用户规模成倍增长慢病管理按 [复制链接]

1#

来源:动脉网

作者:张靖

与艰难生存的医美、口腔等实体诊所不同,年的慢病管理行业迎来了大爆发。

第一,受新冠疫情影响,慢病管理平台用户大规模增长。疫情期间,线下就诊有交叉感染风险,外出就医受阻,慢病管理平台提供的防疫科普、在线问诊、心理疏导、慢病复诊、药物配送等服务备受欢迎。根据国家卫健委3月披露的数据,医院的互联网诊疗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部分知名互联网医疗平台诊疗咨询量增长20多倍。客观来讲,新冠疫情加速了慢病数字化管理的市场教育、习惯养成,预计未来互联网平台、慢病管理平台将成为用户解决常见病、慢性病的优先选择。

第二,政府部门为行业背书,加速线上慢病管理发展。疫情期间,政府部门密集性出台政策,鼓励居民使用互联网+医疗。2月,国家卫健委鼓励各地医疗机构开展线上服务,紧急驰援疫情防控。3月,国家医保局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解决慢病患者续方需求。6月,国家卫健委要求推广疫情期间线上服务经验,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陆续发布的政策表明:互联网+医疗不只是疫情期间的临时举措,未来将更强调其常态作用。

第三,市场爆发,全国建成医院。截止目前,远程医疗协作网已覆盖所有地级市的2.4万余家医疗机构,有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从数据看,居民获得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路径十分便捷。

第四,在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平台打通线上慢病管理全流程。年,国家医保局发布文件,明确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的原则。年,线上医保支付开始落地: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医院开通线上医保支付功能。最终,慢病管理平台打通了支付环节,实现了线上咨询、慢病复诊、在线购药、药物配送等全流程闭环。

第五,风口将至,百度、京东等巨头入局慢病管理。年,百度健康推出在线问诊服务平台、糖尿病中心、百度健康医典等产品,打造互联网医疗新生态;京东医院,成立中医学中心、呼吸中心、全科中心,推出家庭医生服务,深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互联网巨头的资源加持下,线上慢病管理迎来新风口。

受以上利好因素影响,慢病管理行业正“狂飙突进”。接下来,慢病管理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如何盈利?未来向严肃医疗发展或是向轻医疗发展?这些问题还需慢病管理企业逐一解决。

年慢病管理行业新变化(注:红色字体为新变化)

回顾年,在慢病管理行业的新动向里也许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接下来,本文将从细分病种、相关政策、新增用户、业务规范、新技术与新场景等方面探寻年慢病管理领域的变化。

核心观点:

1、出现多起大额融资,行业竞争加剧;

2、慢病管理平台覆盖更多细分病种,各企业提升专业壁垒及核心竞争力;

3、线上医保支付落地,互联网慢病管理迎来发展契机;

4、互联网医疗平台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助力抗疫,新用户成倍增长;

5、线上慢病管理规范化,逐渐向严肃医疗渗透;

6、通过创新技术与创新场景提高管理效率及患者依从性。

资本透视:大额融资居多,细分病种仍有机遇

年,慢病管理领域发生了12起融资事件。其中,智云健康获C+和D轮累计10亿元融资,是年这一领域融资之最。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从年融资及并购事件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慢病管理领域融资轮次靠后,大额融资居多。例如,强森医疗、微脉、智云健康均是C轮及D轮,金额均是过亿级大额融资。以此来看,慢病管理领域正进入后半场,企业竞争将可能加剧。

另外,完成早期融资的几家企业主要是专注细分病种,已经探索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并构建起专业竞争壁垒。例如,好心情专注精神心理领域,为精神心理类疾病用户提供康复管理和在线医疗服务。山丘联康专注糖尿病,以大数据及AI算法为工具,为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的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解决方案。闺巢生命专注女性健康,主要围绕女性常规疾病及三癌提供服务。华诺智胜与益康达美完成合并,打通从糖尿病扩展到体重管理的发展路径。

可以预见,未来慢病管理领域早期融资将聚焦于专注细分病种并有一定壁垒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年,“过江龙”曼朗医疗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曼朗医疗在澳洲拥有14医院,积累了40多年专业服务经验,拥有成熟完善的多学科循证诊疗体系。从年3月收购私立心理医疗机构广东心邻医生开始,曼朗医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资料,曼朗医疗计划将成熟的精神心理治疗体系和模式引入中国,在中国实践“并购+自建”发展战略,为抑郁、焦虑、围产期情绪障碍、儿童及青少年注意力缺陷、睡眠障碍等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治疗。

病种:覆盖细分病种增多,慢病管理业务扩容

年,慢病管理企业覆盖了更多细分病种,服务了更多慢病患者。

例如,云开亚美的垂直病种管线已经覆盖风湿骨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后续将在生殖科进行布局。

慢病管理平台医联已从最初的肝病,增加覆盖了心血管、糖尿病、呼吸哮喘、肿瘤、慢性肾病、HIV、儿科、妇科、全科、中医、精神心理等多个病种。从切入点分析,医联从医生切入慢病管理,通过其稳固的医患关系链逐步赢得市场。具体而言,医联在医生及患者进行线下面诊后绑定医患,由绑定医生为患者提供慢病复诊等医疗服务。

相比于医联,京东健康入局稍晚,但来势汹汹。京东健康与胡大一教授联合成立心脏病中心后,加速进入健康管理领域,密集成立专科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年4月推出糖尿病中心;5月与艾尔健战略合作,聚焦眼科疾病预防与治疗;6月成立耳鼻喉中心、中医学中心;8月成立口腔医学中心并推出家庭医生服务;9月成立呼吸中心、全科中心;11月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创新型患者服务和慢病管理……目前,京东健康已与头部专家合作共建了16个专科中心。

强势进入健康管理,京东健康展示出了超强的破局能力。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长期无法盈利的企业难以长久。目前来看,互联网医疗服务盈利模式较为模糊,如何实现“企业盈利驱动行业发展”成了共性问题。

京东健康给出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培养用户健康管理习惯,提高用户黏性,最终实现用户在健康管理师的指导下购买减肥餐、玻尿酸、燕窝、保健品等健康品类产品。如此一来,用户通过健康管理享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通过健康管理指导用户购买合适的产品获得收入,京东健康通过新增销售量获取利润,实现三方共赢。另外,在健康管理下,用户的小病发展成重病、大病的可能性降低,医保支出也将有可能随之大幅降低。

在细分病种方面,百度健康于年7月推出糖尿病中心,医院。百度健康聚合上百位内分泌权威专家,携手糖友云健康搭建医患一体化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线上问诊咨询功能,为医生提供图文、视频、检测等专业工具,帮助医生在线跟踪患者病情。线上问诊方面,除了百度健康直连的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京东健康等平台的在线问诊产品均已接入百度健康问医生平台。

与京东健康发展路径不同,百度健康通过百度健康医典打造内容生态,通过百度健康问医生打造服务生态。百度健康通过“内容+服务”的双生态布局,实现高频内容搜索导流医疗服务。在双生态的战略布局下,百度健康通过内容与服务的结合,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目前,百度健康已覆盖线上问诊、预约送药、预约挂号、心理咨询、保险等医疗服务。

糖护士、智云健康、圆心科技等老牌慢病管理企业同样在年做出重大突破。成立于年的糖尿病慢病管理企业糖护士于年7月推出了SPUG血糖尿酸测试仪,该产品可帮助患者实现血糖、尿酸一机双测,便于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综合管理。根据海外企业Vida的经验:“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症患者(例如糖尿病并抑郁症)众多,使用单一的糖尿病管理方法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因此,糖护士推出的SPUG血糖尿酸测试仪对于众多糖尿病合并症患者有巨大帮助,而糖护士软件增加尿酸选项,增加痛风防控尿酸控制指南等专业知识,更有助于糖尿病并痛风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或许,糖护士未来将向管理糖尿病合并症方向发展。

与三诺生物一样,糖护士也是通过智能硬件切入糖尿病慢病管理。不同的是,三诺生物正从血糖仪普及者向糖尿病管理专家发展,而糖护士则是通过智能硬件产品获取更多患者数据,用于制定更精确的管理方案。另外,三诺生物打造了院内外一体化糖尿病管理解决方案,而糖护士则专注院外糖尿病管理。

成立于年的智云健康,经过五年的探索,终于实践出合适的慢病管理模式。年,智云健康开始大力推广其创新模式,通过城市合伙人方式迅速将其创新型慢病管理模式推广到全国。根据企业公开资料,截至9月1日,智云健康签约城市合伙人已遍及全国23个省份46个城市。

从切入点看,智云健医院SaaS系统、药店SaaS医院平台切入慢病管理,医院、药企、保险、药店等医疗B端力量,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慢病管理服务。

成立于年的圆心科技将医疗服务、药事服务、保险服务充分结合,目前已连接医生端、患者端、药品端、保险端,构建起了“医-患-药-险”的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在年也格外火热。根据动脉网此前发布的文章显示,年数字心理健康领域发生51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10.48亿美元,同比增加76%。受惠于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干预、心理援助、心理服务成为年度热词,壹心理、壹点灵等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逐渐获得用户认可。与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管理等慢病管理不同,心理健康领域用户付费意愿更强,相关企业因此主打C端市场,也有部分企业发力院内心理健康系统。在经营模式上,一部分企业专注线下实体店,另一部分企业将心理健康服务搬到线上,通过电话、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服务。

总的来看,慢病管理已从曾经单一的糖尿病、高血压逐渐渗透到骨科、皮肤科、脑卒中、精神心理等更多细分病种领域。

政策:线上医保支付突破,慢病管理全流程打通

年,慢病管理政策也迎来了突破。

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的整体原则。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

年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高居民使用互联网医疗的意愿;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进入实操阶段。

在政策鼓励下,我国已建成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已覆盖所有地级市的2.4万余家医疗机构,有医院提供线上服务。受政策驱动及数字化、智慧化趋势影响,医院建设数量呈加速增长趋势。

另外,随着医保线上支付落地,互联网医疗企业通过医院打通线上咨询、慢病复诊、在线购药、医保支付、药物配送等全流程。例如,年2月28日,医联在成都市医保局的指导下,率先打通了成都高新海尔森医院在线个账医保支付通道,当地患者在医联医院平台不出门即可享受线上问诊购药、医保个账在线支付、送药到家等服务。

可以预见,在互联网慢病复诊纳入医保、医保报销互联网购药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将使用慢病管理平台进行慢病复诊、慢病管理,而网购的习惯性与便利性将大大刺激患者的网上购药欲望。

值得一提的是,年保险企业更深层次介入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助力行业发展。例如,年席卷全国五十余城的惠民保,同时提供智能健康咨询、疾病风险评估、慢病药品配送等健康管理服务。再如,太平洋保险·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于年1月陆续在杭州、郑州先后开业,助力保险客户健康管理。

随着保险企业加深介入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用户(患者)将更高程度地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保险企业将降低赔付风险,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企业将寻找到新的支付方,实现多方共赢。

用户:全平台抗疫,用户成倍增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12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物配送等一系列服务,有效防止了人员聚集,降低了线下感染的风险,保障了群众的医疗需求。”

在疫情防控期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医联、微医、腾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