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扶阳rdquo理论在眼 [复制链接]

1#
河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8932.html

病例3:*某,男,55岁。年10月5日因“双眼反复痒2年余”前来就诊,有过敏性鼻炎史。诊断其为过敏性结膜炎。检查:双眼睑结膜充血(++),上睑结膜均可见有滤泡,角膜荧光素染色右眼(+),左眼(-),舌质暗淡,尖红,舌边有齿痕,脉沉细,并诉夜晚睡眠欠佳。予中药熟附子15g(先煎)、肉桂10g(后下)、干姜15g、花椒3g、*连8g、郁金15g、法半夏15g、合欢皮30g、白术15g、炙甘草10g,3剂见效。

按:过敏性结膜炎是以变态反应为主的眼表疾病,西医多采用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局部治疗,但多数只是对症治疗,不能预防复发,长期使用会引起并发症。中医多从风、火、血虚等论治,《审视瑶函》:“痒有因风、因火、因血虚而痒者……”。《银海精微》曰:“痒极难忍者,肝经受热,胆因虚热,风邪攻充,肝含热极,肝受风之燥动,木摇风动,其痒发焉。”而郝小波教授认为除清热利湿、健脾化湿、养血熄风等治法外,对于夏季较长的南方患者要多考虑阳气不足所致。广西属亚热带气候,夏季闷热高温,人们有嗜食生、冷、寒、凉之物解暑降温或子时后仍在享受丰富的夜生活的习惯,这无疑伤害了机体的阳气。该患者舌质暗淡,舌边有齿痕,脉沉细,舌尖红,夜寐欠佳,为上热下寒的典型表现,故予大辛大热的附、桂、姜、温里,花椒温中止痒,*连清上,郁金、合欢皮解郁安神。

病例4:孙某,男,71岁。年11月9日因“左眼胀,视朦约1年”门诊拟“青光眼”收入院,平日眼压有波动,控制欠佳。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4,眼压:右眼12mmHg,左眼37mmHg,11月13日行左眼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手动/20cm,眼压16mmHg,虹膜根切口周边及晶状体前可见渗出物,术后炎症反应较重,西医予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肌注氨碘肽注射液。经治疗渗出物吸收不理想,视力未见明显提高,玻璃体内有陈旧性出血及炎性渗出物积聚。患者平日体质欠佳,怕冷明显,尤以腰背部为主,触及四肢末端冰凉,甚至三伏天仍需穿两件长袖衣服。观其舌脉,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结合病史及体质予中药:人参20g、熟附子20g(先煎)、干姜10g、三七15g、牛膝15g、桃仁15g、红花10g、地龙10g、*芪20g、炙甘草10g、桂枝15g、白芍15g。服药半个月后,患者诉左眼视物较前清晰,视力0.3,玻璃体渗出物及积血较前有明显吸收,右眼情况稳定,怕冷现象有改善。

按:对于眼部术后出现的反应,西医更多的是予抗炎治疗,选择的中成药也是以凉血止血为主。血症分为阴阳两纲,称之为:“阴火”和“阳火”。“天包乎地,气统乎血,气过旺,可以逼血外越,则为阳火。气过衰,不能统血,阴血上僭外溢,则为阴火”(《医法圆通卷二》)。此病例中的患者,全身上下表现出一派寒凉,郝小波教授根据临床经验认为此为阴火引起的血症,正气一衰,阴邪上逆,十居八九。又根据整体辨证,综合年龄、体质、病史,故以扶阳温肾、益气固摄为法。大胆运用附子、干姜大辛、大热之品于血症患者,取得一定疗效。

2讨论

“扶阳派”(又有学者称为“火神派”),是清代末年由四川名医郑钦安创立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以注重阳气,擅用附子而著称,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其用药讲究精纯不杂,用于扶阳之品主要是附子、干姜、生姜、炮姜、肉桂、桂枝、吴茱萸等;辅助用药主要有甘草、砂仁、半夏、丁香、茯苓等。“扶阳”理论在眼科方面的应用临床上报道甚少,这和历来眼病治火有很大的关系。许多眼科医师对于“扶阳”理论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依旧持怀疑态度,因为目病属火的理论,眼病治火,是眼科治疗大法之一。但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就是辨阴阳,治火亦是如此。目前在临床上多见的眼病更多的是表现出“寒热错杂”。所以用药方面不可一味地运用寒凉药,纵然是实火,也不可全用寒药,《格致余论》中说:“凡火盛者,不能骤用寒凉药,必用温散”。运用“扶阳”理论是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医界向有“投凉见害迟,投温见害速,投凉之害在日后,投温之害在日前”之见。因此,使用温药、热药时必须了解服药后的反应,并嘱患者不必过于紧张。郝小波教授治疗的患者中,有许多服药后出现皮肤红疹等症状,乃是药效的正常反应。继服药后,红疹多能自行消退,如一有反应即停药,往往很难祛净阴邪,病也易反复。治疗疾病重要的关键,一个是短期疗效,另一个就是长期的疗效。医者与患者共同追求的应该是长期疗效。中医治疗疾病的精华就是平衡已经失调的阴阳,利用自身的正气来驱除病邪。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都是可以治病的,但是我们需要辨清的是治疗疾病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体现出阳气的重要性,阳主而阴从,要达到远期目标,提高病人的体质,可以通过“扶阳”的方法达到。

3展望

“扶阳”理论在眼科疾病中的运用,为一些疑难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治疗疾病,不离阴阳,只有认清了本质,才能正确决策和处方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