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6个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特医院*委书记、眼科学科带头人洪朝阳教授,从白内障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科普白内障相关知识,让广大患者了解白内障的“前世今生”,做到早防早治。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
它分很多种类型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最多
那么白内障能预防吗?
患了白内障,吃药管用吗?
如何治疗?
什么情况需要手术?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就是人眼中原来透亮的折射光线的小透镜——晶状体,因为老化、外伤、辐射、遗传、中*、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或其他原因引起代谢紊乱而变得混浊、不再透亮,从而使眼睛无法看清物体的眼病。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有统计表明,60岁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为30%;到了70岁,就增加至50%。如果任由白内障发展而不治疗,最终会导致失明。
白内障的分类
白内障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白内障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白内障又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后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可分老年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药物性白内障及中*性白内障等,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最多。
白内障的症状有哪些?
中老年人出现视力模糊、朦胧、有遮挡感逐渐加重,或是对光敏感,很难在强光下看清事物,还有的单眼视物时出现复视、重影,或原有的老花眼突然好转,或对颜色辨别困难,看到东西的颜色变淡等情况,都有可能得了白内障,要及时去专业的眼科就诊。久拖不治的白内障,会使眼球中整个晶状体逐步变混浊,视力也会进一步下降,视物不清逐渐加重,甚至只剩光感,还会引起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一系列并发症。
哪些人容易患白内障?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白内障家族史者;患有糖尿病者;长期吸烟、饮酒者;常处于脱水状态者;长时间使用激素(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如麦角碱、缩瞳剂)等;长时间烈日下工作或接触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等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较大。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为有效的办法。白内障手术,就是把混浊的晶状体更换成透明的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是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好比植入眼内取代自然晶状体的镜片,是有不同度数的。因此,在做白内障手术前,医生对患者的每一只眼睛都要进行测量,每一片准备植入的人工晶状体都需要进行计算。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即在黑眼珠的边缘做一个2.8-3mm微小切口,然后在晶状体前面做一个圆圆的开口,用超声乳化仪器把混浊的白内障吸除,留下一个透明的晶状体囊袋,再在囊袋内植入一片人工晶状体,短短不到10分钟的时间,手术就结束了。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
一般而言,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到0.3—0.5,就应该手术治疗。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的患者,虽然视力比0.5要好,但白内障的程度已经影响工作、学习、驾车等日常行为,也可考虑及早接受手术。需要提醒的是,在很多老年朋友的观念里,白内障一定要等到成熟了、眼睛完全看不见了再做手术,这是绝对错误的概念。严重和晚期的白内障不仅手术操作复杂,也很容易造成术中相关的并发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还有些白内障患者在进行了一只眼手术后,由于解决了复明问题,对第二只眼放弃治疗,这也是不提倡的。只做单眼会导致双眼不平衡,可能会引起视疲劳,白内障手术需要双眼先后完成手术。
白内障术后能恢复正常视力吗?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可以看报纸和电视。但鉴于临床白内障患者的眼底情况、心理预期、个体化人工晶体选择的合适性及医生手术操作水平,视力恢复的程度多少会有差异。早发现早治疗,趁白内障程度还不严重,手术相对容易,风险也较小,同时术后也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拖得越晚,手术难度越大,手术效果和恢复等也会大打折扣。当然,临床上也经常出现一部分患者两三年后又看不清楚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做白内障手术时医师会留下一个囊袋置放人工晶状体。由于囊袋边缘的一些细胞增生会引起囊袋混浊,这个混浊长到一定程度又会引起视力下降。这种囊袋的混浊,被称为“后发性白内障”,治疗特别简单,只要在眼科门诊用专用激光把这个混浊打掉即可。患者像检查时那样把头靠在裂隙灯显微镜上,只要两三分钟就可以治好了,不需要把人工晶状体取出来更换,所以白内障手术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
如何预防白内障?
白内障不可逆也无法用药物治疗,但我们还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