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教授医术高超,帮我保住了眼球,感谢王教授,感谢所有的医生护士,谢谢你们!”近日,医院王志*教授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眼外伤手术,术后患者专门送来一面锦旗,表达对王志*教授的感谢。
(图片:患者送来的锦旗)
郑先生(化名)来自内蒙古包头市,今年9月的一天,正在晨练的郑先生不小心踩空,摔倒时撞伤了左眼,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眼睛当时就看不见了。医院急诊做了包扎处置,但由于伤情过于复杂严重,医生建议去北京做进一步的治疗。
在家人的陪同下郑先生来到了北京,医院,医生均表示救治难度很大,其左眼损伤严重,已丧失视功能,为避免后续出现交感性眼炎,只能选择摘除眼球。这一消息对正值壮年的郑先生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家人都难以承受这巨大的打击。
在焦急绝望之时,郑先生打听到王志*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眼外伤、眼底病专家,救治了非常多疑难危重的眼病患者,怀揣着最后一线希望,郑先生找到了王志*教授。
王志*教授接诊后仔细检查了郑先生的伤眼,诊断其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晶状体虹膜及部分葡萄膜脱失,视网膜嵌塞,眼球破裂伤清创缝合术后。因距其受伤已有一段时间,左眼已形成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情况不容乐观。
(王志*教授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看着王志*教授深思凝重的样子,郑先生的心里惴惴难安,难道真的只能摘眼球了吗?就在这时,王志*教授的一句话,为郑先生重新点燃了希望之光,“眼睛能保住,我们尽快给你安排手术。”
随后,王志*教授迅速召集手术团队商讨手术方案,考虑到郑先生左眼伤情严重,眼内多处组织受损,眼底情况可能比预想的更为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必须做好完备的预案与充分的准备,以便及时应对术中可能发现的新情况。
一切准备就绪,王志*教授在团队的配合下开始实施手术,眼外伤患者的伤眼由于遭受过外力作用,眼内组织都有不同情况的变形、移位,手术不仅要对眼内组织进行复位修补,同时还要尽量减少手术形成的创伤,这就要求施术者的操作必须稳、准、细、轻。
王志*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操作,有条不紊地完成微创玻璃体切割、复位视网膜、25G激光视网膜光凝、填充玻璃体腔等一系列操作,术中还应用了角膜保护剂,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保护。
这时,手术过程中果然发现了新的情况,术中OCT提示患者伤眼鼻侧方有大量增殖膜对视网膜形成了牵拉,颞侧的增殖膜则牵拉*斑区,这就像两只手同时用力拉扯脆弱纤薄的视网膜,随时都有破裂的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志*教授丝毫不慌,根据术前预案稳定操作,切除掉周边的增殖膜,并小心地剥除*斑前膜。最终,王志*教授成功完成了这台高难度眼外伤手术,为郑先生保住了左眼眼球。
术后,郑先生恢复情况良好,原本因伤痛折磨惨白憔悴的面容,重新焕发出红润的光彩,复查时郑先生高兴地表示,现在眼睛一点都不疼了,每晚都能踏实地睡个好觉,这多亏了王志*教授医术精湛,还有医护人员对他的关怀与照顾。王志*教授表示,随着后续逐渐恢复,患者的情况还会有所好转。
王志*教授还细心考虑到郑先生两地往来奔波的不便,为他介绍了自己在当地从医的学生,解决了后续复查和护理的问题,“王教授处处为我们患者着想,我们心里都特别感激,这是真正的医者仁心。”出院前,郑先生与家人专门送来了一面锦旗,王志*教授表示,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医者的职责,也是毕生的追求,我们要对得起患者的信任与托付,用优质的医疗技术与服务,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王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集团北京区副总院长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外伤专业学组副组长,北京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眼科》杂志副主编。
学习工作经历:年毕业于第二*医大学,获学士学位;-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眼科专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硕士学位;年7医院医院眼科工作。
专业特长:长期从事眼外伤的救治和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治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开放性眼外伤的修复、眼内异物的取出和伤后组织及视力重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手术;也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抗青光眼小梁切除等眼前节手术。曾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眼外伤基础和临床救治的研究、玻璃体出血的手术治疗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斑水肿治疗的研究论文曾先后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举办的国际眼科学会上交流。曾荣获全*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会二等奖一项。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模范*队转业干部称号。
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机构)、医院、医院、异地医保实时结算医疗单位、朝阳区视力残疾康复指导中心、是全球60余家保险公司健康险直付机构,为50余家大使馆及多所外企、国际学校提供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