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第25个全国爱眼日即将到来,国家卫健委6月5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眼健康工作进展及成效。通过对9省份的抽样调查发现,我国盲和视觉残障的发生率下降了37.8%和15.4%,基层眼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起的“光明扶贫工程”进展如何?疫情期间电子化的生活比较普遍,儿童青少年如何科学用眼?
《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5万人中有1.6名眼科医生,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我国90%医院都建立了独立的眼科机构,且设施配备已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上。国家卫健委针对一些重点致盲性眼病,因病施策采取了相关措施。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表示:“针对沙眼,发现了病原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把致盲性沙眼消灭了;针对白内障,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做白内障手术,通过提高基层的能力,推广和普及这项技术;针对糖尿病、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干预;针对角膜盲,我们推动角膜的捐献,加强国家眼库和地方眼库的建设,加强角膜的分配,推动角膜移植手术。”
白内障是我国的首位致盲眼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起了“光明扶贫工程”,为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救治的健康扶贫项目,重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副会长李守山表示,计划在全国22个省的贫困地区再救治10万名白内障患者,力争达到救治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30万人的目标。李守山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与三区三州的工作对接,优先保障未脱贫的52个县的帮扶救治。下一步,“光明扶贫工程”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准对接建档立卡户贫困患者,建立健康扶贫的长效机制。
现在,电子产品视频终端的使用,已经成了一种趋势。特别是疫情期间,很多公众在网上办公,青少年参加云课堂。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53.6%,大学生的近视率则超过90%。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支招,电子产品单次使用控制在20分钟,保护眼睛,望远是最重要的。王宁利说:“屏幕不要把对比度选得太高、太亮,否则进入眼睛视网膜的亮度会超过我们所需要的生理阈值。要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工作的过程中眨眨眼,不要忘掉保护眼睛,望远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强制自己走到阳台上,走到窗口看5米以外的物体10分钟。”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眼底检查不仅可以检查眼病,在慢性病的诊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心脑血管和糖尿病也可以在眼底照片中体现出来。王宁利表示,80%的眼病可防可治可控,建议公众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年龄相关性眼病、代谢相关性眼病、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凸显,成为我国当前主要的致盲眼病。周长强表示:“我们将按照健康中国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变化,编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进一步完善三级防盲和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眼科专业队伍建设,建立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