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药行业研究与投资策略长期的力量,医药正 [复制链接]

1#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019/5774246.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方财富证券,何玮)

核心观点

◆美国:专利悬崖是利剑,唯有创新向前行。年市值TOP20的美国医药公司中以大型综合性企业居多,也有专科型重磅企业。一些医药业态近年快速增长,如提供医保福利服务与信息化的联合健康、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领域的直觉外科、以及动物保健公司硕腾,近5年市值实现2-3倍的增长。也有些老牌药企受制于药品专利到期、竞争者加剧涌入、患者数量减少等限制因素,重磅品种销售快速下滑,逐渐失去了在相关领域的荣光,如糖尿病领域曾经的佼佼者礼来和赛诺菲、HIV领域的GSK,还有早期丙肝王者吉利德。

◆中国:不同领域多点开花,多因素助推行业加速发展。从市值TOP20的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来看,涉及的医药细分领域非常之多,包括综合及综合药品5家、医疗器械1家、CRO/CMO企业4家、医疗服务1家、互联网医疗2家、生物制品(包括疫苗)6家、品牌中药1家。一方面说明我们在医药领域仍然有众多可能性,另一方面从市值来看我们的头部企业与美国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回升。1-10月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同比+2.5%;实现利润总额为.1亿元,同比增长8.7%(1-9月份为+8.2%)。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逐步回升。我国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自2月份触底后一路上扬,年10月累计同比增长3.5%。面对愈发紧张的医保基金,预期未来医保局将依然注重医保控费,医保基金使用管理将更加精细化、有效化。从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业绩来看,疫情稳定复工复产后医药行业整体业绩增长速度收正,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提升,这与公司规模效应、精细管理,降低费用、提质增效不无关系。

◆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创新导向和专利突破是大方向,品牌溢价、结构调整是大动作,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应,提升综合实力实现进口替代,培育品牌消费新增长点,都将成为未来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1.解决医疗保障发展问题

1.1.我国医保控费方向不变

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同比-0.6%;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0.7%(按可比口径),1-9月份为下降2.4%。其中,1-10月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同比+2.5%;实现利润总额为.1亿元,同比增长8.7%,1-9月份为+8.2%。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逐步回升。我国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自2月份触底后一路上扬,年10月累计同比增长3.5%。

我国医保控费方向不变。年9月,我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52亿,医保基金扩容空间有限。自年开始,我国医保基金收入增速开始低于支出增速,年前9个月医保收支增速差距明显加大,医保支出增速高于收入10个百分点以上。面对愈发紧张的医保基金,预期未来医保局将依然注重医保控费,医保基金使用管理将更加精细化、有效化。

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医疗保障发展问题。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未来十年我国医疗改革重点:将从医疗体系建设、可持续筹资机制、基金监管、医保支付、药品价格、医疗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我国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医保支付方面,《意见》提出: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临床价值高、经济性评价好的药品、诊疗项目、医用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规范医疗服务设施支付范围。建立健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医保准入谈判制度,逐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在医药服务方面,《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推进构建区域性、全国性联盟采购机制。

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等要求。

药品管理制度化,继续推进药品一致性评价。《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于年开始施行,将全面推进药品注册分类改革,优化审评、审批工作流程,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正式启动注射剂一致性评价。

1.2.医药行业整体业绩增速收正

从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业绩来看,疫情稳定复工复产后医药行业整体业绩增长速度收正,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提升,这与公司规模效应、精细管理,降低费用、提质增效不无关系。从子板块来看,医疗器械不受疫情影响,反而在呼吸机、核酸检测、防护设备器械等疫情相关产品巨大需求下,医疗器械取得快速的增长,Q3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52.62%、.51%。

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年12月21日收盘,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年涨幅为50.89%,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四,28个一级行业中年涨幅超过40%的分别有:食品饮料+75.91%、休闲服务+74.49%、医药生物+50.89%、汽车+48.05%、国防军工+43.14%。在医药子行业中,年度表现比较好的是医疗服务+83.94%、医疗器械+83.52%,化学制剂、医药商业、中药板块表现相对较弱,分别+29.58%、+22.51%、+15.60%,均跑赢上证指数的+12.15%。

2.从中美两国药企龙头变迁看未来

美国是医药大国也是医药强国,我们对美国和中国一些基础的医疗卫生数据做了一些对比,看看二者之间的差距何在。中国医疗卫生费用总量在提升且增速较快,但是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仍然很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且有加剧趋势,中国政府正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每万人医生数量、医院床位数量均出现明显改善。

从卫生总费用来看,年美国卫生支出为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6%,占其GDP比例为17.7%,近年来美国每年卫生费用增速在4.6%左右,GDP占比稳定在18%左右。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在.9亿元,同比增长12.4%,占比GDP比例为6.6%,GDP占比相比仍然非常低但呈现小幅上升趋势,而且目前每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从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来看,年美国为.9美元,中国为.1元人民币,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相比仍然非常之低。

从人口结构来看,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年,美国65岁以上老人达到万人,占其总人口比重为15.8%,所占比例有上扬趋势,该比例相比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2.6%,相比年提升了5.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明显且有加剧趋势。

2.1.专利悬崖是利剑,唯有创新前行

当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有着成熟的医疗体系和一批医药巨头公司。我们根据Choice美股GICS行业分类,以5年为间隔对近20年美国医药上市企业总市值TOP20进行分析,以探寻其行业方向及公司的发展变迁。拉长时间来看,这或许对我们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目前美国医疗保健行业有家上市公司,相比年的41家翻了25倍,而-年的十年间,医药上市公司无论从数量还是总市值均实现了一个明显的提升,分别占美国全体上市公司的18.1%和12.9%。从单个公司市值来看,美国医疗保健行业30亿美元以下的公司居多(占比77%),而市值50亿美元即约亿元人民币以上公司总市值占比达到89%,“二八效应”、“马太效应”明显。由于医药上市公司的快速增加,尤其是一些小公司实现IPO上市,单个医药公司平均市值要低于全体美股平均市值。

从近20年美国医药上市公司总市值TOP20排名情况来看(以年为参考点),上榜的公司中以大型综合性企业居多,也有专科型重磅企业。强生公司、辉瑞公司凭借多板块综合布局,长年排名前三。一些业态近年快速增长,如提供医保福利服务与信息化的联合健康、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领域的直觉外科、以及动物保健公司硕腾,近5年市值实现2-3倍的增长。也有些老牌药企受制于药品专利到期、竞争者加剧涌入、患者数量减少,重磅品种销售快速下滑,失去了昔日在相关领域的荣光,如糖尿病领域曾经的佼佼者礼来、赛诺菲,HIV领域的GSK,还有早期丙肝王者吉利德。因此,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未满足需求,以抵抗专利悬崖的利剑。

1)综合性医药企业居多。年强生公司以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一,其业务主要包括消费、制药和器械板块业务。TOP20名单中综合及综合药品类公司12家(占比60%),医保福利与信息化1家(联合健康),医疗器械4家(器械巨头美敦力、史赛克,实验室器械服务商赛默飞,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领域的直觉外科),专科药见长的3家(包括糖尿病药类的诺和诺德,HIV药类的吉利德科学,动物保健类的硕腾)。

2)实力雄厚的综合企业稳居前三。强生公司在5个节点上均排名前三,其中后4个节点上均排名第一。其三大板块稳步增长,药品板块表现优良,如银屑病用药乌司奴单抗注射液、肿瘤药达拉他滨和依鲁替尼均是高速增长的重磅品种。辉瑞公司一直排名前三,不过已从早期的第一、二名下滑,主要原因是:随着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西地那非、普瑞巴林等专利药的陆续到期,心血管药巨头辉瑞业绩出现了下滑;肺炎疫苗Prevenar13于年进入中国的市场后,开始触底反弹,保持了较低的增幅;目前主要重磅品种心血管药物阿哌沙班、自身免疫疾病的新兴代表药物托法替尼、乳腺癌用药帕博西尼等保持较好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凭借主营业务UnitedHealthcare(提供医疗保险和福利服务)和Optum(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的健康服务)的联合健康在5个节点上均有上榜,且最近5年市值将近翻了3倍而跻身目前的TOP2。

3)首次上榜企业增长强劲。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导者直觉外科排名第17,近5年市值翻了近4倍,-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23.7%。首次上榜的还有年上市的动物保健公司硕腾,超过吉利德科学排名第19,专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兽药和疫苗、业务支持和技术培训,近5年市值翻了近3倍,-年归母净利润CAGR高达45%。另外可提及的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专门提供医疗诊断、实验室服务),尽管非首次上榜,但是近年增长势头强劲,由年的19位快速提升到目前的第5位。

4)下滑明显的老牌药企。尽管自上市以来,5个或4个节点均有上榜,包括礼来、赛诺菲、葛兰素史克(US)目前分别排名在14-16名,仍然难掩其下滑趋势。如礼来从早期的第4名到第10名,再到现在的第14名。主要原因有:优势领域糖尿病用药增速放缓;勃起功能障碍用药他达拉非继续下滑;除了肺癌化疗药培美曲塞外,VEGFR2雷莫芦单抗、乳腺癌的CDK4/6抑制剂Abemaciclib等品种在肿瘤市场上难以有重大突破。赛诺菲从早期的第6名到第10名,再到现在的第15名。主要原因有:目前主要靠传统优势领域疫苗与多发性硬化市场支撑;年3月获批的湿疹用药Dupixent,于年10月新增哮喘的适应症,目前为公司重磅药物;但是受制于专利悬崖,甘精胰岛素把糖尿病的王位拱手于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索玛鲁肽;而被寄予厚望的Soliqua(胰岛素+GLP-1)业绩也不如人意。葛兰素史克(US)从早期的第4、5名到11名,再到现在的第16名。主要原因有:早期专注于整合酶抑制(INSTI)的研发和创新,GSK公司靠着多替拉韦为主的复方药,曾和吉利德公司在HIV市场上分庭抗礼,而目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随着呼吸系统老牌药Seretide专利到期市场出现大幅下滑,尽管年推出了BreoEllipta(氟替卡松维兰特罗)和AnoroEllipta(乌美溴铵维兰特罗),经历了一段时间高速增长后也逐渐放缓。另外,尽管吉利德在最近的3个节点均有上榜,但是其排名从年的第6位快速跌至目前的20位,近5年市值缩水50%,TOP20榜单差点难保。主要原因有:曾经在丙肝药物吉一代索磷布韦的带领下,销售额从的50亿美元飙升至年的亿美元,在吉二代Harvoni的助推下于年达到顶峰亿美元,开创了丙肝治愈的全盛时代。但随着竞争者的涌入、天价药物的非议、患者数量的减少,吉利德丙肝市场逐渐萎缩,年丙肝营收不敌艾伯维;后期营收更加倚重传统王牌领域—HIV领域(目前板块收入占比75%左右),在HIV鸡尾酒疗法中,疗效更优的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延缓了吉利德在抗病毒市场的颓势;另外,吉利德将目光转向肿瘤市场,年亿美元收购Kite进入CAR-T领域,年用31.6亿美元结盟Sangamo开发下一代CAT-T疗法,然而未来增长仍然不得而知。

5)昙花一现的一些公司。年出现在TOP20榜单第11名且年到达过市值顶峰近亿美元的泰尼特保健,之后市值一路下滑早已无人问津,目前市值30亿美元左右。泰尼特医院管理运营商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不断扩张,医院一度超过家,为了达到财务绩效目标,3-4年不得不出售或关停了30医院,后面便开启了不断收购、不断出售或关停的循环之路。曾经于5年出现的方舟生物制药、MEIharma、CTIBioPharma上市或短暂上市即到达市值顶点,后面市值便一路下探,均为生物制药相关公司。另外,世界领先的仿制药企业梯瓦制药年底市值达到亿美元,目前却不到亿美元,年其归母净利润15.88亿美元,到年变成-9.99亿美元。梯瓦公司一路买买买,年以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Allergan的仿制药相关业务后,便一直背负着巨额债务,裁员是其大型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年宣布全球裁员1.4万人,占比高达1/4)。加上仿制药竞争加剧,又深陷操纵仿制药价格的泥淖,梯瓦制药一度高票当选为最有可能破产公司之一。

2.2.不同领域多点开花,多因素助推行业加速发展

目前我国医药生物行业有家上市公司(A+H,约为美国的1/2),相比年的94家翻了5倍。在5-年的十五年间,医药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近2.5倍,占全体公司数量比例从6.7%上升到7.8%(美国当前为18.1%);总市值出现明显的拉升,、、年分别比其5年之前增长7.9倍、1.6倍和1.5倍,占全体公司总市值比例分别为2.9%、4.9%和8.3%(美国当前为12.9%且趋于稳定),增长趋势良好(10医药总市值达到10.7万亿元)。从单个公司市值来看,我国医药生物行业亿元以下的公司居多(占比达到59%),其中30亿元以下的占比26%,市值在亿元以上公司总市值占比达到67%,虽然“二八效应”、“马太效应”仍不明显,但是规模效应、强者恒强的趋势在路上。由于近年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整体市值提升较快,目前单个医药公司平均市值已经超过全体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

从近20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含H股)总市值TOP20排名情况来看(以年为参考点):从TOP20名单门槛来看,5个节点第20名分别为天坛生物47亿元、华润双鹤24亿元、中恒集团亿元、华东医药亿元、康龙化成亿元。而从千亿市值企业来看,直到年节点才出现首家--上海莱士亿元;而到10节点,总共有16家公司达到千亿,其中亿元以上的有7家,恒瑞医药、迈瑞医药分别以亿元、亿元位居前二名。从上榜次数来看,复星医药5次,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均出现4次。

1)不同领域多点开花。从年上榜企业来看,涉及的细分领域非常之多,包括综合及综合药品5家、医疗器械1家、CRO/CMO企业4家、医疗服务1家、互联网医疗2家、生物制品(包括疫苗)6家、品牌中药1家。一方面说明我们在医药领域仍然有众多可能性,另一方面从市值来看我们的头部企业与美国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恒瑞医药目前以亿元位居榜首,仍然没有赶上美国同时期的第20名吉利德科学(亿美元)。

2)药品、器械龙头显现。恒瑞医药目前市值排名第一,相较年翻了近5倍,目前已经形成以抗肿瘤、麻醉镇痛、造影剂三大领域为主的业务格局。自年上市以来恒瑞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收入CAGR达23%,归母净利润CAGR为26%。恒瑞是我国创新药企业标杆,研发支出连续多年位列国内首位,研发占收入比例达到全球制药巨头的水平(年占比16.7%)。年以来,恒瑞在新药研发、国际化方面逐步迎来收获,创新药品种吡咯替尼、19K、PD-1、瑞马唑仑等品种陆续获批,逐步迎来收获季,加上丰富的产品管线以及多个重磅品种处于临床III期有望连续上市,均是恒瑞近5年来市值不断攀升的推手。迈瑞医疗以亿元的市值目前排名第二,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目前形成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与医学影像等三大板块,业绩均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抗疫助力公司业绩增长,并加速海外推广进程,其高端产品国产替代可期,中低端产品医院需求。自年10月上市以来,迈瑞市值翻了近8倍。从药械比、人均消费水平等方面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近5年医药行业发展迅猛。从上述图表看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数量从年的家增加到目前的家,增长近六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增长%,当然也与今年疫情推动的医药行情有一定关系(尤其疫苗、互联网医疗等)。总体来讲,近5年来我国将医药行业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医药创新上来,提升药品/器械审评审批速度以解决审评积压问题,加入ICH正式与国际标准接轨。尽管在“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耗材集采、医保谈判降价等短期来看利空行业的重磅政策下,长期仍然不改医药行业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为创新发展腾挪空间的大方向。从上市企业层面,这5年来上市了一批优质企业:如优质创新器械龙头迈瑞医疗;研发外包CRO/CMO企业药明康德(A+H)、药明生物、泰格医药(A+H)、康龙化成(A+H);优质生物药企业百济神州;优质化学药企业翰森制药;优质互联网医疗平安好医生;优质疫苗企业康泰生物、康希诺-U。从上市公司市值变化来看,除了上述提到恒瑞医药近5年翻了近5倍以外,眼科医疗龙头爱尔眼科翻了近8倍,疫苗龙头智飞生物翻了近9倍,互联网医疗龙头阿里健康翻了近6倍,生物制品龙头长春高新翻了近10倍,民族品牌中药片仔癀翻了近5倍,优质CRO企业泰格医药翻了近8倍。

4)一部分公司面临考验。近20年来,医药行业早期诞生了一批优质企业,有些公司遭遇了短期的刺激不断调整,也有部分企业遭受了长期的冲击而仍在不断探索未来之路。美年健康为体检龙头,在体检宽赛道上分享巨大红利,一度与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并称为“医疗服务三巨头”。集团于年8月在A股上市(SZ,-年先后收购“美兆”、“慈铭”,并于年正式完成中国内地版图的全覆盖,截至年底美年在全国个核心城市布局家体检中心。期间美年股价也一路上扬上涨近1.5倍,而H2以来,经历了广州富海门诊、商誉减值、新冠疫情等多重冲击,公司业绩增速大幅下滑,股价也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因此,公司开始对“快马圈地”发展战略进行了反思和调整,逐渐思考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运营,全面加强质控管理,持续加强规范“集团督查省级巡查-市级检查-分院自查”四级医质管理体系。随着积压订单集中释放、医院体检客户回流,年美年业绩能否扭亏向好发展,值得拭目以待。

上海莱士于8年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SZ,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知名的血液制品企业,专注于血液制品的发展,在上市初到年11月顶点期间股价翻了近30倍,并于年底登顶成为首家市值过千亿的医药企业。年起,上海莱士通过设立的并购平台分别于年8月完成英国BPL的收购,于年1月完成德国Biotest的收购,并计划未来择机将BPL、Biotest整体或相关业务注入公司,意在打造“世界级血液制品行业的民族航母”。年2月上海莱士拟筹划收购天诚国际或其下属子公司%股权(初步预计交易作价或达亿元以上),同时募集配套融资不超过交易金额的10%。由于该次重组为跨境并购,交易金额较大,工作时间较长,一拖就是2年悬而未决。另外,由于年开始国内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公司风险投资产生较大损失,年一季度投资亏损8.98亿元(全年亏损19.8亿元),年度归母净利润-14.69亿元,同比减少.72%。因此,年12月7日复牌后,公司股价一路狂跌至5.74元,相比停牌前收盘价下跌近70%。年公司再出发,战略聚焦于血液制品主营及生物制品相关产业,同时大幅缩减风险投资规模,主营业务血液制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较大。年3月,上海莱士完成对西班牙基立福下属子公司GDS(全球知名的血液检测仪器及试剂生产商)45%股权的收购,预示该次海外并购正式收官。至此,公司控股股东仍为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基立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6.2%。截至目前,上海莱士及其下属子公司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和孙公司浙江海康拥有单采血浆站41家(含1家分站),采浆范围涵盖11个省(自治区)。未来,昔日的血液品龙头能否重拾荣耀值得期待。

华润三九早年连续上榜TOP20榜单3次(年排名第2),目前市值一直在亿元上下徘徊。华润三九为国内OTC龙头企业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处方药企业,未来仍然要看中药配方颗粒的增长、自我诊疗板块品牌年轻化建设情况。哈药股份早年连续上榜3次,均排前十,目前公司市值在亿元以下。哈药股份融医药制造、贸易、科研于一体,拥有“哈药”、“三精”、“护彤”、“世一堂”、“盖中盖”等驰名商标及“世一堂”中华老字号的使用权。近些年来,哈药受带量采购、医保控费、国谈品种降价等系列政策影响较大。ST康美2次上榜,分别是年排名第9、年排名第4,年涉嫌财务造假后股价一落千丈,目前市值相比年高点跌去近90%。康美药业于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国内中医药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率先进行中医药互联网布局。这些公司能否重拾昔日风采,需综合考量业务布局、合规风控、管理层智慧、投资者信心等等,时间将会给出答案。

3.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1.坚持医药创新发展方向不动摇

国家大力支持医药创新。从年开始,国家药监局加速新药审评审批,促进我国创新药企业发展及传统药企转型。-年国家药监局每年批准50个左右的新药,其中国产新药占比近20%。另外,国家医保局通过医保谈判将更多创新药快速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我国创新药研发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年,我国药审中心CDE受理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共件(涉及个品种),品种数同比+20.8%。其中,CDE受理国产1类创新药申请件(涉及个品种),其中化学药件(个品种),生物制品件(个品种),适应症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感染和消化系统用药等领域。从年开始,我国进口创新药注册申请占比逐年提升,其中以化学药为主,这与我国加快审评审批、加入国际组织ICH等因素有关。近年我国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主要聚焦国内外热门靶点,主要适应症为恶性肿瘤、精神类等领域。

创新审批通道开放助力创新医疗器械上市。近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年发布《总局关于印发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通知》后,创新审批通道开放已向医疗器械企业总共批准发布的III类创新审批产品注册证总数为98个,共有82个企业先后取证。

靶向肿瘤药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手段。经过10余年的发展,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不可手术的晚期肺癌的一线优先治疗策略。年,肿瘤靶向小分子药医院抗肿瘤药第一大品类,市场占比达到19.4%,同比提升6.8pct。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种,年发病率达到0.%,新发人数占全球新增肺癌患者的41.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5%左右。

NSCLC常见的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c-MET、HER2基因突变、ALK/ROS1、RET基因重排等。其中EGFR靶点是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的一个,在NSCLC患者突变类型中突变率也最高(全球平均约为35%,亚裔在30%-50%);KRAS基因突变(15%-20%)、ALK/ROS1重排(约5%以上)、c-MET基因突变(约4.5%-4.8%)、HER2突变(约4%)、RET基因重排(约1%-2%)。作为NSCLC主要靶点用药,预计到年、年,我国EGFR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亿元、.0亿元,-年、-年CAGR将分别达到22.9%、11.6%。

近年来,靶向治疗逐渐向中/晚期肺癌迈进,而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研究出现了第二个高峰。目前,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药物均已经有了多款成熟产品,靶向、抗血管生成、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治疗的联合用药仍然是主旋律之一,针对EGFR和ALK这两条通路已经建立了较为标准的诊疗路径。

在WCLC会的前会上,eXalt3研究数据显示了国产二代ALK抑制剂恩沙替尼的疗效:相较于克唑替尼,恩沙替尼显示了全面优势,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5.8个月和12.7个月;ORR分别为75%和67%;颅内应答率分别为64%和21%;首次1年颅内进展率分别为4%和24%。目前,ALK通路已经形成了一代、二代及三代药物“三世同堂”的局面,在靶向治疗的加持下,患者的中位OS超过7年,进入肺癌的“慢病化”管理时代。

生物类似物蓬勃发展,市场空间潜力巨大。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以数倍于全球生物药市场的速度增长,我国生物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将有助于带动生物类似物市场的发展。年全球生物药的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年CAGR高达7.7%,同期我国的生物药市场CAGR为22.4%,复合增速约为全球的2.9倍。近年来,随着重磅生物原研药专利陆续到期,我国研发实力强大的医药企业纷纷布局相关类似物的研发。据FrostSullivan统计,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到亿元人民币,其中生物类似物市场规模达到16亿元,预计-年我国生物药市场和生物类似物市场CAGR将分别达到22.4%和74.5%。自年生物类似物指导原则发布以来,生物类似物审评、审批政策逐渐明朗,我国生物类似物的研发监管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支付体系的逐渐完善,生物类似物上市后,将以较低的价格快速渗透市场,有助于缓解我国今后5-10年医疗费用上涨的紧迫问题。

年,我国生物类似物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4款生物类似物相继获批上市,包括汉利康(利妥昔单抗)、安健宁(阿达木单抗)、安可达(贝伐珠单抗)、格乐立(阿达木单抗)。截至年9月30日,国内共有8个生物类似物获批上市,其中年获批上市的有达伯华(利妥昔单抗)、汉曲优(曲妥珠单抗)、苏立信(阿达木单抗)、达攸同(贝伐珠单抗)。据统计,目前国内约家药企已布局生物类似物的产品研发,共涉及余款药物。国内在研的生物类似物大多集中在CD20、HER2、EGFR、VEGF、TNFα等热门靶点。

3.2.规模效应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创新导向和专利突破是大方向,品牌溢价、结构调整是大动作,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应都将成为未来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3.2.1.药品带量采购、耗材集采旨在降本增效

1)集采降价成为医保控费的重要举措之一

首批4+7集采的25个中标品种,相比试点城市年相同药品最低采购价平均降幅达到52%,最高降幅96%。4+7扩面集采的25个中标品种,与联盟地区年最低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9%,与首批4+7采集中选价相比平均降幅25%。第二批国采的32个中标品种,与联盟地区年最低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达93%。

第三批集采涉及品种数量为前两批国采数量之和,多家跨国药企的重磅品种被纳入,大型“原研替代”场面出现。据米内网统计,辉瑞和默沙东均有5个品种被纳入,阿斯利康和诺华均有4个品种,施贵宝有3个品种。其中辉瑞被纳入的5个品种分别为塞米昔布、西地那非、舍曲林、利奈唑胺、依法替布等,成为该次集采品种扩容后上榜品种最多的国际医药巨头,也是在前面4+7集采、4+7扩围集采均无中标品种情形下受到冲击后做出的选择。

第四批药品国家集中采购启动。《关于报送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显示,此次涉及44个产品、90个品规,仍以化药为主,除眼科滴剂、注射液外,其他均为口服型药品,涉及多个抗糖尿病药物、抗肿瘤用药以及大品种注射剂(8个产品),而生物制品和中成药不在其列。此次采购于12月12日正式启动报量,12月30日17点前,各省完成相关药品预采购量的审核工作,报送至联合采购办公室。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全国推进,将促进我国医药卫生总费用的合理支出和民族制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医药企业要么增加专利壁垒,如扩大适应症、延长药品专利期;要么实现规模效应,即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发挥成本优势实现以价换量,在全面价值链战略博弈中取胜。带量采购将大大降低药品市场推广、医院的成本,承诺及时还款降低了企业占款和融资成本,这些因素可以对冲药品降价的影响。

近日,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发布了《关于公布年江西省药品带量采购经济技术标得分综合评审结果及中选结果的通知》。作为较早开始省级带量采购的省份,早在今年6月份江西就发布了药品带量采购综合评审规则,并要求相关药企提交带量采购报名材料。年9月发布的《江西省药品带量采购文件》规定:1家企业中选,取首年约定采购量基数的50%;2家企业中选的,取首年约定采购量基数的75%,其中50%给最低价中选企业,25%给最高分中选企业。以奥美拉唑注射剂为例,最低价中选的人福药业和最高分中选的阿斯利康将分别获得50%、25%的首年约定采购量。采购周期则按照以下规则确定:1家企业中选的,采购周期为1年;2家企业中选的,采购周期为2年,一年签订一次协议。

2)医保谈判增加创新药可及性

近日,第5次医保谈判启动,也是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后的首次谈判,时间为12月14日-16日,涉及肿瘤、精神疾病、眼科、儿科等领域药品。医保谈判规则与去年一致:独家品种以比价磋商的方式进行谈判;其他品种企业两次报价,超过预期价的15%即出局。参与谈判的品种,此前9月18日医保局发布的初审名单通过形式审查的共有个品种。国家医保局11月18日发文表示,目前已将40余种抗癌药成功纳入医保乙类目录。为推动谈判药品落地,医保局还建立了谈判药品落地监测机制,根据监测结果谈判药品的实际报销比例在60%以上。

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年药品目录》共收载西药和中成药共种,其中西药部分种,中成药部分种,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种。共对种药品进行了谈判,谈判成功种(其中目录外96种,目录内23种),成功率73.46%,平均降价50.64%。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始终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即调出临床价值不高的药品,降低费用明显偏高的药品,专项谈判到期药品的价格),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确立了“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优化结构、鼓励创新”的调整思路,基本医保药品保障能力和水平更高的目标,更好地满足广大参保人的基本用药需求,助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今年首次实行申报制,即符合今年调整方案所列条件的目录外药品才可被纳入调整范围。目录外药品的调整范围实现了从“海选”向“优选”的转变。根据申报条件,共计种目录外药品申报成功。设定申报条件的主要考虑是:一是更好满足临床需求。例如国家基本药物、集采中选药品、新冠肺炎治疗用药、临床急需或鼓励仿制的药品等。二是更好与新药审批工作衔接,实现药品审批与医保评审“无缝衔接”,体现鼓励新药创制的导向。新版医保目录将今年8月17日前上市的药品纳入调整范围,最终16种药品被纳入,体现了支持新药的导向。三是照顾临床用药延续性。例如纳入5个及以上省级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也被纳入调整范围。

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