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假性近视,害了多少中国孩子 [复制链接]

1#

原创知妹腾讯医典她知

给你一分钟,你能说出10个不戴眼镜的朋友的名字吗?

估计很难办到,毕竟我一个朋友都没有。

近视人越来越多,而且相信很多朋友还听过“假性近视”的说法——

近视前存在一种假性近视的阶段,此时通过护眼仪、药敷等手段,可以恢复视力。

这真的管用吗?

一旦确诊为近视,意味着眼睛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可能是眼轴变长了:

也可能是角膜或晶状体曲率发生了改变:

导致光线进入我们眼睛后,到达的“终点”不对,在视网膜前面成了像,就因为差了那么一点点,我们就看不清了[4,5]。

这些病变过程,并不存在“可逆转”的阶段,无论是我国的标准疾病分类[6],还是国际上对于近视的认识,都没有“假性近视”这一说法。

知妹通过新闻发现,商家们宣传的“假性近视”,其实更接近睫状肌调节痉挛,和近视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谓睫状肌,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圈松紧可控的“橡皮筋”。

这圈橡皮筋似的肌肉,能让晶状体变凸或扁,向远或近处对焦。

橡皮筋似的睫状肌

(来源:GIHPY)

用眼过度,可能会引起这圈肌肉疲劳、过度紧张、调节功能下降,进而导致看远处事物不清晰,专业的说法叫做调节性近视[5]。

也就是说,这种近视其实是一种用眼疲劳,和真正的近视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只要睫状肌的痉挛解除,恢复正常的肌肉状态,类似的“近视现象”也会消失。

而且解除的方法也很简单,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放松。

临床上所用的方法是散瞳,它也是用来区分真正的近视与“调节性近视”的方法。

方法是用低浓度的阿托品,麻痹紧张的睫状肌,让它失去调节作用[7],相当于排除睫状肌的“干扰”。

如果用药后,近视现象消失,就是“调节性近视”;如果还是得戴眼镜才能看清,那就是真的近视了。

成年后,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很小,而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配镜一般都要散瞳验光。

所以医院或视光中心验光并戴上眼镜,基本不可能是“假性近视”。

实际上,“假性近视”更多是商家利用家长的焦虑,将低度近视和“调节性近视”包装而成“假性近视”的一个概念,好让大家相信他们的产品能逆转“假性近视”。

(来源:央视新闻)

其实,不管是眼药水、治疗仪、走鹅卵石路等,对这两种近视都没有多大帮助。

调节性近视只是眼睛疲劳导致的视力暂时性模糊,休息好了自然就会恢复,完全不需要用所谓的产品。

而一旦确诊为近视,没有办法可以治愈,因为眼轴延长和角膜曲率的改变都是永久性、不可逆的,一些刺激眼睛的方法甚至可能伤害眼睛。

(来源:央视新闻)

但也别太灰心,我们还可以进行视力矫正(佩戴眼镜、激光手术)[5,7,8],或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延缓其发展。

1.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8]

发现近视,千万不要“硬撑”。一副合适的眼镜,可以很大程度缓解眼睛的疲劳,延缓近视的发展。

“不戴眼镜”不仅不会让“度数涨得慢”,反而更容易导致眯眼、视疲劳,加快近视的进展。

2.定期更换眼镜和进行眼科检查[7]

随着年龄的增加、用眼习惯的改变……眼睛的调节功能在不断改变,眼镜也可能需要做出调整。

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朋友,很有必要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排除一些眼睛疾病,并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

3.注意用眼健康,四不要[8]

不要用眼过度。连续近距离用眼20分钟,比如看书、看电脑、看手机,要向远处眺望或闭眼休息至少20秒。

不要在强光下或过暗的地方用眼,尽量在自然光下用眼,包括电脑的屏幕也不要太亮或太暗,以眼睛感觉不炫目为宜。

不要在摇晃的车中或走路时阅读、看手机。

不要用眼太近,比如看书写字时保证与书本的距离,用电脑时保证与屏幕距离50-60厘米,也就是比一个成年人小臂略远的距离。

看到这里,你耍手机多久了呢?如果超过了20分钟,赶快看看远方,或者闭眼休息一下吧!

祝各位在看的朋友都健康护眼,拥有闪闪动人的明亮双眸!

审稿专家

崔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眼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HoldenBA,FrickeTR,WilsonDA,JongM,NaidooKS,SankaridurgP,WongTY,NaduvilathTJ,ResnikoffS.GlobalPrevalenceofMyopiaandHighMyopiaandTemporalTrendsfromthrough.Ophthalmology.May;(5):-42.doi:10./j.ophtha..01..

[2]汪芳润.近视眼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华眼科杂志,,39(6):-.DOI:10./j:issn:-..06..

[3]谢红莉,谢作揩,叶景,等.我国青少年近视现患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90(7):-.DOI:10./cma.j.issn.-..07..

[4]沈洪兵、齐秀英.眼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09.ISBN:3.

[5]AwwadS,MohamedAhmedAHA,SharmaG,HengJS,KhawPT,BrocchiniS,LockwoodA.Principlesofpharmacologyintheeye.BrJPharmacol.Dec;(23):-.doi:10./bph..EpubOct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疾病分类与代码》[J].中国病案,2,7(1):2.

[7]WolffsohnJS,FlitcroftDI,GiffordKL,JongM,JonesL,KlaverCCW,LoganNS,NaidooK,ResnikoffS,SankaridurgP,SmithEL3rd,TroiloD,WildsoetCF.IMI-MyopiaControlReportsOverviewandIntroduction.InvestOphthalmolVisSci.Feb28;60(3):M1-M19.doi:10./iovs.18-.

[8]BrennanNA,TouboutiYM,ChengX,BullimoreMA.Efficacyinmyopiacontrol.ProgRetinEyeRes.Jul;83:.doi:10./j.preteyeres.2..

内容制作

阅读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