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爱尔眼科发展史从3万元到2000亿市
TUhjnbcbe - 2024/4/5 23:25: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53.html

来源:创业邦

一座双子塔,矗立在芙蓉南路一段号。绕楼转一圈,往来的有患者,也有生活区居民、打卡上班的白领,附近还能看到刚入驻不久的连锁咖啡。成立于年的爱尔眼科(以下简称爱尔),抓住了眼科市场的巨大机遇,依靠“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地县”分级连锁的模式,打造出一个医疗网络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覆盖全球可服务人口30多亿的超级眼科平台。

采访临近结尾,陈邦强调了一句:“你们明天一定要去参观下我们的新院址”。

从7月初开始,爱尔开始迁往新大楼。7月25日,新院正式开诊。这是爱尔的新故事,在长沙建医院,双子塔承载的医院的样板。今年也是爱尔成立20周年,陈邦对未来又有了新的期许。

“算是又一次重新开始”。陈邦说。

爱尔眼科长沙新总部图源:创业邦

从3万元到亿市值

“长沙人都知道爱尔,或多或少还能讲出来一些他们的故事。”从长沙南打车去爱尔的路上,出租车司机跟创业邦闲聊,“爱尔亿市值,在长沙能排到前三。”创业邦了解到,爱尔在长沙已经是第一的位置。

不止长沙人,爱尔几乎是很医院,爱尔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把医院建到全国,爱尔在上市后的第一年就加快运作了,利用募集资金先后拿下天津、石家庄、重庆等城市。到现在,爱尔在全医院及中心有多家,覆盖了90%以上的省会城市、80%以上的地级市,以及将近10%的县级市。

多数人也只知道陈邦爱尔的经历,但在爱尔这段经历之前,陈邦还曾涉足多个领域,那个时候还没有“创业”这个概念。

陈邦出生在长沙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当过兵,退役后做过房地产生意,赚到不少钱,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接近破产。这之后,陈邦又参与策划了一个文化交流项目,投资了数千万,但项目没有做成,钱又打了水漂。

一连串挫折对陈邦的精神打击很大,身体也撑不住了,患了突发性耳聋,住进了当时医院。陈邦当时想,大不了去开餐馆或者开出租车,应该也能养活自己。

说起往事,在陈邦身边待了18年的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吴士君对创业邦说,陈总的时间精力高度聚焦,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能从一些常人司空见惯的领域,看到新的商业逻辑。”

医院这件事。

作为一个眼科行业的门外汉,陈邦从3万元起步,从国外引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医院展开合作,踏进了眼科的门槛。但这种合作是有期限的,很难长久发展。

年,国家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医院开始分为医院。陈邦调整战略,重心放在筹医院上。年,陈邦和几位同事选择在长沙筹建医院。

从黄土岭的7层小楼起步,一两千平方米的空间,医生寥寥数人,到今天超10万平方米的双子塔,长沙爱尔大了很多倍,拥有门诊诊室及验光室间,眼科手术间27间。不止长沙,医院几乎都搬过家,都是从小慢慢做到大,“一步步走出来的。”陈邦说。

爱尔眼科长沙新总部一楼视光专科区图源:创业邦

爱尔的前传颇为传奇,媒体也多有报道。无论是在别人熟视无睹时发现眼科的机遇,还是以3万元租赁眼科设备低点进入,回头看都显示了创始人独到的远见和魄力。

年,爱尔眼科全年门诊量突破万人次大关,营业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25.93%,连续13年保持增长。年上半年,尽管新冠疫情反复,爱尔眼科依旧保持了增长势头,实现营收81亿元,同比增长10%,逆风飞扬。

现在,陈邦的工作重心,一半都在新十年的战略项目,因为意味着全新的开始。

一路快跑做大,爱尔未来要做强得靠拔高。新战略就是“1+8+N”,“1”医院建设为世界级眼科中心,“8”是指打造北上广深,及成都、重庆、武汉、沈阳国家级区域性眼科中心;“N”医院达到当地顶尖水平。

这件事,陈邦给爱尔的期限是,大约十年。

海外的爱尔

年,爱尔刚成立3年,陈邦就考虑能否海外上市,因为靠自然积累太慢,靠负债发展太险,任务就交给了年底刚刚入职的吴士君。

“当时都惊呆了,爱尔那个时候规模非常小,收入还不到一个亿。”吴士君说,“而医院上市的先例,有些卫生主管部门的官员甚至认为,医院上市是异想天开。”

当时,新浪、搜狐、盛大游戏等网络股,已经通过协议控制的方式在美国上市。吴士君有过三四年证券公司工作的经验。他找来盛大的上市文件,基本上搞明白了海外上市模式。但条件还不成熟:公司规模小,上市还需要时间。

年底,爱尔成功引入了世界银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IFC)的万美元融资,业绩和规模也快速爬坡。时机渐渐成熟,爱尔决定在国内上市。陈邦解释说,一是因为爱尔主要业务在国内,对品牌提升作用更大。二是在国内上市并没有法律障碍。

年10月30日,包括爱尔眼科在内的28家公司,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就这样,中国资本市场就有了第一家IPO的医院,为医疗服务行业趟出一条路。

爱尔眼科上市合影图源:受访者

爱尔的海外业务在上市6年后启动。年,爱尔收购了亚洲医疗集团,进入中国香港市场,这是爱尔海外并购的首个项目。“香港的医疗模式跟欧美很相像,差异化学习之外,对于我们打开其他国家市场也是有帮助的。”陈邦说。

有了这个基础,年一年,爱尔接连进入北美和欧洲,收购了美国顶流眼科中心WangVisionInstitute和欧洲最大的连锁眼科机构ClínicaBaviera,CB(以下简称CB)。

美国的这家眼科中心是华裔王明旭博士在年创办的,王明旭是美国的知名眼科医生,曾任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准分子激光新技术和仪器设备审批委员,在全世界拥有多例成功眼科激光手术经验,还曾主刀世界首例人工角膜激光植入术、首例角膜基质环植入治疗圆锥角膜的手术。

“我们很早就认识了,”陈邦说,“他很认同爱尔,所以收购谈得很快。”王明医院的国际院长,主刀过不少大手术,“当时他是上海美国,两地跑。”

年,爱尔收购了东南亚知名连锁眼科医疗机构ISEC眼科集团,该公司年在新加坡上市。“东南亚有6亿多人口,是个比较大的市场。”陈邦说,“收购前我们做调研,当地老百姓都认为ISEC医院。”

目前,爱尔在全球医院及中心有多家,中国内地家,中国香港7家、美国1家、欧洲94家、东南亚13家,爱尔也成为唯一一家在中国、欧洲和东南亚都有上市公司的眼科医疗连锁机构。

“我们收购有一个特点,医院一定要是创始人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做大的,这样的公司文化底蕴深厚、人员稳定,也比较好管理。”陈邦说,“医院医院,都不太好管理和发展。”

当记者问起爱尔眼科海外发展的初衷时,陈邦回复说,第一阶段是洋为中用,拿来主义;第二阶段是双向对流,全球共享。

陈邦在去年三季度电话会上提到,海外收入能占整个公司收入的百分之十几。欧洲收购的CB做得比较好,业绩增长高于行业水平。采访时,陈邦聊到当初因为这家公司是家族企业,核心员工占股比较多,所以当时只收购了部分股份,剩下的,三年以后根据市场价再来收购。

“年的时候,我问CB的创始人还卖不卖,他说不卖了,公司员工干的都特别起劲,准备跟着爱尔干一辈子。”陈邦说,“这是一种信任,互相拜访、指导业务、分享技术都是正常现象,两家公司相处得一直很和谐,彼此都已经很融洽了。”

东南亚和香港一开始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后来东南亚各国全面放开,香港的疫情也得到了控制,现在两个市场的业务恢复的也都不错。

陈邦偶尔会在美国区的群里分享欧洲和东南亚的战绩,激励他们互相比较学习,“内部赛马文化。”陈邦还向创业邦展示了与这些员工的聊天记录,每次的聊天时间不长,只有几分钟,内容简短到只有一来一往的回复。“爱尔人必须时刻保持全球化竞争的意识。”

海外市场本就有文化、语言、管理上的冲突,做好并不容易。刚开始,陈邦跟团队经常去参加国外各种各样的相关会议、医疗展会,不断了解、学习、进修,跟国际接轨。“疫情之前,每年往返国内外的频率是很高的。”陈邦说。

在问到爱尔海外未来的发展计划时,陈邦语调平静了许多,虽然也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尔眼科发展史从3万元到2000亿市